生活在夏天的节气里

  也许多年在农村生活的习惯,我很喜欢农村的节气。很早就想写一写夏天的节气里,因为我已写过了春天、秋天和冬天的节气,唯独还没写夏天的节气,可能对夏天有点偏见。不觉已进入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了,那就在小满这个节气里,给夏天一个小小的满足吧,也好聊以自慰罢了,给二十四节气一个圆满。

  立 夏

  立夏,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也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。在天文学上,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,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为了先给立夏一个确切定位,我先查了《辞海》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‘立字见解春。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’中国习惯将立夏作夏天开始。但气候学常用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℃以上作为夏天开始的标准。每年过了立夏之后,似乎没有夏天的感觉,仿佛还处在晚春的时节。不过,这个时候的气候已没了寒意,风和阳光都是暖暖的,立夏过后,迎着初升的太阳,走向郊野、走向山峦、走向村庄,隐隐的感觉就不一样,这是立夏过后大自然带来的温情。

  立夏的夏在过去表示大的意思,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,所以叫立夏。现实的农村生活正是这样,立夏过后,农作物生长渐渐旺盛起来,眼见着农作物开始长了,乡民们就开始日益繁忙起来,这就是田间精管细作的重要时节。在农村常流行的一句谚语叫:立夏三朝遍地锄。实际就是说,过了立夏三个晌后,农作物都开始锄了,这也是锄地的关键时候,这个时候锄地,既可使土地松土,防止水分蒸发,又可锄掉田间刚刚长出来的杂草。因而有人说:一天不锄草,三天锄不了。立夏过后,田间地头往往都会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。不过,现在大多都用除草剂除掉杂草,立夏前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忙碌了。

  过了立夏,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收麦了,小麦似乎心有灵犀,在铆着劲地长。起初三两天一个样,后来就会一天一个样。呲牙咧嘴地露出了笑脸,在告诉人们,快成熟了,期待着收获,这大概是夏季庄稼地里唯一的收获吧。

  小 满

  小满,这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小满者,物至于此小得盈满。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,但还没有成熟,只是小满,还没有大满。这个时候,正是我国北方小麦进入乳熟期,籽粒渐渐饱满,大概因而得名。

  昨天,从微信朋友圈里看到:小满,地下升起的阳气充满地面,是全年最‘接地气’的时候。其实,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,对小满有了质的感受,就说小麦灌浆已达到小满的程度了,还没有完全灌浆。小满未满,所以欣欣向荣。儿时见微风吹拂着一片片小麦,就像大海的波浪,不,这是翻滚着一道道的麦浪,麦田发出沙沙的声响,这是无数的小麦在欢乐的歌唱;麦穗在不住地点头致意,感谢上苍的惠顾,感谢人们的照顾,它终于长成了这样;田野里翻滚着一片片金黄,空气中飘荡着一阵阵麦香,这就是小麦成熟的季节,这就是小满的时节。

 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唯独把小满说的这样生动传神,让人从字里行间就能进入大自然的美丽画卷。

  芒 种

  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。我记得最清楚的是,当年教过我的是一位上过私塾的老教师,他整天教我们背春雨惊春清谷天。他对芒种是这样解释的:你要记‘芒种’,你就记着‘忙着种’就行了。因而,我对芒种这个节气记忆犹新。

  其实,让我记住的是它字面上的意思,而让我体验深刻的是现实中的意义。那时到了芒种这个时候,小麦已经成熟,低下了昂贵的头,等待人们去宰割,玉米、谷子等各种夏播作物就要开始播种,正是播种最忙的时节,也就是刚提到的忙种字眼的真实体验。这个时候,乡民们都流行着一句话叫:春争日,夏争时。从这句民谚就感受出有多忙。那时,每到芒种前后,正是三夏大忙季节,即:搞好夏收、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,真是样样都忙。记得那时叫喊的一句口号叫虎口夺粮,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,要求学生们都放伏假,搞好夏收夏种,颗粒归仓。

  镰刀,割着的是满满的收获;耧斗播下的是秋天的希望。芒种里演绎着的一收一种是多么匆忙。

  夏 至

  夏至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也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日。《辞海》中解释说:夏,假也,至,极也,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。天文学家称,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,夏至过后,将走回头路,太阳直射点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日渐缩短,儿时经常听到:冬至饺子夏至面,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。和冬至长、夏至短。的说法,是说夏至是一年中天气长短的分界线,夏至过后,一天比一天短。

  夏至过后,因南方暖湿空气势力较强,与北方渐渐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于江淮流域,形成梅雨带。这个时候易暴发洪涝灾害。夏至时节,农作物生长很旺盛,杂草、病虫之类的也迅速生长、繁衍,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。因此,俗语说:夏至不锄根边草,如同养下毒蛇咬。形象地说明了夏至期间田间管理的重要。

  过去,在农村还常听说不过夏至不热过了夏至热死人的口头禅,说的是夏至过后,虽还不是最热的时候,但气温就像攀比似的,一天比一天高,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。人们普遍苦夏,不爱吃饭。因而,自古以来人们便从夏天开始改变饮食,夏至面也叫入伏面就开了头炮,在民间很有讲究。

  小 暑

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说的是,暑,表示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大地上不再有凉风,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,还不是十分热,还没到最热的时候。因而称为小暑。在民间常流传着: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。的说法,说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将到来。

  根据近年来的判断,小暑前后,我国许多地区都进入暴雨季节,常有山洪暴发,甚而引起泥石流,这是防洪的关键时期。小暑前后,正是全国的农作物进入迅速成长阶段,而这个时候,随着高温的持续攀升,也是病虫害盛发的时节,也是田间防病虫害的关键环节。

  大 暑

  大暑,是夏天里的最后一个节气,是夏天的收尾,也是夏季最热的一个节气,就是因最热而得名。大暑,每年正值中伏前后,气温最高,农作物生长最快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最为频繁,也是抢收的关键时期。

  在炎热的大暑里,大自然用生花妙笔安排的非常妥帖,为炎热的酷暑天带来清凉。每年酷暑来临的时候,我就会携带相机,徜徉在小城荷花桥畔,只见一池池高洁的荷花,不畏烈日暴晒,晨开暮敛,生机勃勃,正是映日荷花别样红,特别招人喜欢。我一边观赏着荷花,一边拍摄着荷花,暑热的烦恼早已抛之脑后。我想,荷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,专来人间消暑纳凉的。

  生活在夏天的节气里,感受着气象的变化,物象的不同,品味着五千年的农耕文明,享用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。

  乔显德